张家港,一座因爱而温暖的城市。
行走在港城的大街小巷,总能看见身着马甲的志愿者,带头践行文明行动、传递文明,以真诚的笑脸和热心的服务引导广大群众……志愿者用爱汇聚成一缕缕阳光,照耀着这座城市。
从2014年至2019年,邵伟每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优秀文化志愿者”。 褚珊珊 摄
从穿上马甲就是志愿者到有组织地参与志愿服务,再从规范化开展志愿服务到提供高质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目标要求,深入实施“五大计划”,有效破解“五大难题”,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创新发展、常态长效,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机制日渐完善,志愿服务更加专业精准。
健全顶层机制 让志愿服务更加规范
10月19日下午,冶金园(锦丰镇)举行首届文明家庭标兵暨第四届十佳志愿者、优秀志愿团队颁奖典礼,对园(镇)“十佳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团队”进行了表彰。“每个人都是一粒文明的种子,更是一面引领的旗帜。希望园(镇)全体干部群众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扮靓‘文明锦丰’形象增色添彩。”冶金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万资平说。
嘉许回馈机制是我市围绕志愿服务完善制度设计的举措之一。
制度管长远、管根本,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志愿服务持续规范运行的保证。我市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制定出台《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市文明办统筹协调指导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专门成立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隶属市文明办);出台《张家港市志愿服务工作制度》,一以贯之将志愿服务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出台《关于扶持志愿服务团队发展的工作意见》《张家港志愿者礼遇办法》等,从政策、资金、项目、奖励、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成立志愿者组织培育中心,免费孵化志愿者团队。同时,把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考核。志愿服务已成为港城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最新注脚。
为进一步构筑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今年我市印发了《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文化培育、社区赋能、品牌提升、礼遇升级、“志愿服务 ”等“五大行动”,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此外,我市还修订完善《张家港志愿者礼遇办法》,持续探索志愿者礼遇的社会化方式,让志愿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尊重和关怀。
搭建学习阵地 让志愿服务更加专业
打开张家港友爱港城网站,团队数量1262个、志愿者人数19.6164万名、活动时长477.91万小时等一组组数据,醒目地显示在统计栏内,并且数据还在持续更新。
随着志愿者及团队数量的不断增长、志愿服务覆盖领域的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跃指数的不断攀升,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志愿服务团队?如何推动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我市也在不断探索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准和最终效果。2018年7月,我市创新思路、创新实践,率先成立县级志愿者学院,编印志愿服务培训系列参考教程,成立志愿服务培训讲师团并聘请首批成员,制度化、体系化推进全市志愿服务培训,为全市志愿者搭建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提升平台,有力地提升了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快乐益拍志愿摄影团负责人石小蛟便是首批志愿服务培训讲师团成员之一。
“原来手机可以这样拍照啊!”“这样操作后,拍出来的照片更好看了……”9月12日上午,石小蛟受市环保志愿者协会邀请,为114名来自环保志愿者协会、苏州市张家港生态环境局系统的摄影爱好者,举办了一场手机摄影培训讲座。石小蛟从认识手机摄影特点、掌握手机摄影的技巧和手机摄影构图的秘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精彩生动的讲授。“举办这场培训,有助于广大环保志愿者更好地用手机记录环保志愿活动中的精彩瞬间。”苏州市张家港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秦国平说。
除了成立讲师团,依托志愿者学院,我市还建立了文体场馆、医院、交通枢纽、旅游窗口等一批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梳理了志愿服务基础类、专业类、技能类等学院课程,编印了首套本土化的志愿服务通识类教材,累计开展市级志愿服务培训15期,镇(行业)级培训120余期。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生能力逐步增强。
塑造品牌项目 让志愿服务更有内涵
日前,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美好杂货铺”线上启用仪式在经开区(杨舍镇)西湖苑社区广场举行。
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倡导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和公益志愿的社会风尚,建立闲置物资回收利用的常态化渠道,2018年12月,我市在市园林服务站开办美好杂货铺慈善商店,集闲置物品捐赠、回收、销售于一体,运行近两年来,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随着线上商店的启用,“美好杂货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年19岁的陈科玮既是杂货铺物资的捐赠者之一,又是张家港美湖使者志愿服务团的一名志愿者,他10岁时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在这里做志愿者,就顺道捐赠了一些闲置物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人。”陈科玮说。
“美好杂货铺”不仅是我市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品牌。在张家港,像“美好杂货铺”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还有很多,以项目带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成为我市开展志愿服务的一种常态。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立足社区和乡村,利用多元主体,广泛收集群众需求,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因地制宜设计符合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从过去的“大而全”转型为“小而美”“专而精”,围绕弘扬时代新风、乡村振兴战略、移风易俗等文明城市建设重点内容,广泛开展“虹筑之家·工友驿站”“睦邻集市”“扶贫帮困”“洁美港城”“红色爱心在行动”等一大批示范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反响好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形成具有港城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志愿服务项目库。
此外,我市还建立志愿服务项目督导制度,成立督导委员会,聘请了本土志愿服务工作专业人士和社工督导对重点志愿服务项目跟踪督导,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可重复、能持续、见实效,促进志愿服务个性化、品牌化建设。今年以来,友爱港城网共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400多个,平均每天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36个,项目覆盖理论宣讲、疫情防控、文明倡导、文化文艺等20多个领域。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体现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城市气质。一个个志愿服务团队的建立,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人们心中不断生根发芽,让港城大地充满爱,让文明之光更加闪耀。(郁雨婷)